2010年5月8日 星期六

談【靜濾波羅蜜】

談【靜濾波羅蜜】
一. 前言
世尊當時開悟亦憑藉累世修行靜慮的智慧開顯而達成,所以經中一再交待:入於初.二.三.四靜慮時,應做是念「我從無始以來,做該做、知該知、身心寂靜,這都是靜慮的幫助。」可見靜慮如此重要,應該是生命無限相續中重要的平台,以此穩定的身心作為基礎,所開展的生命品質當然會是殊勝的勝定地,靜慮是生命相續中的過程,而不是目的地,但是缺它不可,因為要在生命的洪流中,平穩的前進,並開展出高級的生命品質,必須專注一心,在集中精神所併發出智慧的火花,才能帶領生命趨向坦途,它的光明面就是生命的淨土,終歸生命應回歸原點,也就是原來清淨的面目。

二. 經文所帶領修行之方法摘要
﹙一﹚《雜阿含經˙第801-815經》
1. 受持學戒,扵微細罪能生佈畏,少欲、少事、少務、飲食知量,多少得中。不著睡眠、離諸雜亂、吵鬧、精勤思惟。
2. 身心止息、有覺有觀、寂滅、純一、明分想。
3. 入息時念入息如實知;出息時念出息如實知,此則粗思惟住, 當更修餘微細修住而住,乃至無學現法樂住。微細住乃隔絕一切亂尋、伺故,名不流散。發生廣大身心所有妙輕安故,名不可伏。尋:尋求各種事理,是一種粗相的動心,伺:是伺察各種事理,是一種細相的動心。
4. 世尊為說「修不淨觀得大果、大福利」以致鹿林梵志子殺六十比丘。世尊再說「修微細住,諸起、未起惡不善法」。
5. 安那般那念,多修習已,能令四念處滿足。四念處滿足已,七覺分滿足,七覺分滿足已,明、解脫滿足。
6. 欲求離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初禪具足住,當修安那般那念,欲求第二.三.四禪,慈悲、喜捨、空入處、識入處、無所有入處、非想非非想入處具足,三结盡、得須陀洹果;三结盡,貪、恚、痴薄,得斯陀含果,五下分结盡,得阿那含果;得無量種神通力,天耳智、他心智、宿命智、生死智、漏盡智,如是當修安那般那念,得大果、大福利。
﹙二﹚《大般若波羅密多經˙卷第五百九十一》
1. 靜慮波羅密多能相通之法門:六波羅密多、十二緣起、還滅觀、四聖諦觀、四無量觀、三十七道品觀。
2. 從觀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之常無常性、淨不淨性、空不空性、無相、無願都不可得,而不棄捨一切智智是重點。
3. 不味著四靜慮樂及等流勝妙生處;入四無色定,亦不味著四無色定樂及等流勝妙生處。
4. 禪定是放在戒定慧三學的架構上,行者佈墮聲聞、緣覺地,不現入滅受想定,究竟捨三界法。
5. 不長壽天,因為將遲證無上正等菩提,裟婆世界好修行,一方面有鼓勵作用,一方面也是提醒應將此身用功,故捨勝定地寂靜安樂,還受下劣欲界之身。
﹙三﹚禪修在解脫道的多重功能
1. 禪修可以分成二個部份:第一個部份是生命體的念頭、思惟、觀想、以達到「正定」為目標;第二個部份是生命體的呼吸、身體的安適、穩健、喜悅、安樂、平衡的覺受。
2. 禪修所依止的項目:
﹙1﹚佛教在意念的品質所做的要求-正念和定意。
﹙2﹚建造適合修學的生命品質→終身行梵行。
﹙3﹚排除各式各樣的蓋障、垢染、或驅使力→止觀和合俱行。
﹙4﹚現法樂住→不貪愛、攀緣、或執取,進而身、語、意正、雅。
﹙5﹚開顯智慧→高度的專注力或觀解力。

三. 修行所達致之果位
﹙一﹚修習靜慮波羅密多的目的:任何大菩薩都是藉著修學靜慮波羅密多,達到輕安以後,更能深入引發智慧,所以在身心寂靜時是智慧開顯的最佳時機,身心的寂靜培養到一段程度時,將如維摩詰經所說:行、住、坐、臥皆在禪定中。
﹙二﹚禪修在解脫道的多重功能
1. 目標導向→正確的目標導向可以縮短路程,既省時又省力,是修行者不可不知,禪修以九次第定中二種無想定:第四禪及滅盡定,滅盡定在《雜阿含經.第568經》「入滅正受者,順趣於離、流住於離、浚輸於離、順趣於出、流住於出、浚輸於出;順趣涅槃,流住涅槃,浚輸涅槃。」如河水流向大海的因勢利導為比擬。即身、語、意三業的遠「離」、超「出」三界、以及昇登「涅槃」。
2. 得到解脫和解脫道上的果位→禪修不僅可以跨出智慧的步伐,而且確實可提昇解脫的狀態。禪修由四念處進入,可推進到四禪,再延伸到慈、悲、喜、捨四無量心。
3. 引發神通-佛陀拿尊者摩訶迦葉在修學所得的廣大勝妙功德,來和佛陀自己相提並論,而列為此所謂廣大勝妙功德的,正好就是四禪、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四無色定、以及六神通智一一神通境界智、天耳智、他心智、宿命智、生死智、漏盡智。
﹙三﹚《大般若波羅密多經˙ 卷第五百九十一》
1. 方便趣入正性離生,證會真如、捨異生性。
2. 引發金剛喻定,永盡諸漏証如來智。

四. 親身操作之心得
本人曾經方便闗,因為沒有壓力,盡量不涉外緣,白天以閱讀經典晚上冥思為悅,經一段時間,發現晚上做夢,是白天所思惟問題的延續,並且做夢時對問題的解決比白天的效果還好,睡覺時間不必太長,醒來時精神很好,比一般睡覺品質還要好,但是晚上是處於明明白白的狀態下,好像沒有睡覺一樣,但是又不會累。因有佛教經典為依止,所以冥思內容不離佛法,雖於夢境殊勝亦不貪著,這是否白天的穩定於晚上休息亦能持續。

五. 結語
生命的無限相續,生命品質的無限提昇,智慧的無限開展,生命價值的自我肯定。這豐富的一切似乎靜慮波羅密多不能缺席,它不但是基礎,並且是一路走來隨時隨處不能沒有它,所以對靜慮波羅密多這位摯友,一定要用心瞭解它,善待它如至親。換句話說,不善待它的人,不想瞭解它的人,將自食其果,將在暗中行走,即謂「無明」是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