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3日 星期四

高野山地藏菩薩---莊嚴中的可愛




(1)在日本為了祈求早夭兒童靈安,所以會將小孩穿的童裝或毛線帽,穿戴在地藏菩薩身上,以具相供養代表祈求早夭兒童早日轉世投胎。


(2)為了祈求兒童平安,也會將小孩穿的童裝或毛線帽,穿戴在地藏菩薩身上,以具相供養祈求兒童平安。

相片來源 http//www.nownews.com

高野山諸大名墓所介紹(1)--織田信長


織田信長(1534年5月12日-1582年6月2日)幼名吉法師,通稱三郎,著名綽號為第六天魔王。出生於尾張國(今愛知縣西部)勝幡城(一說那古野城)。是日本安土桃山時代之初,勢力最強大的戰國大名,名列日本戰國時代「三天下人」第一位。

信長成功控制以近畿地方為主的日本政治文化核心地帶,使織田氏成為日本戰國時代中晚期最強大的大名,大致上一統混亂近百年的日本戰國時代;但後來遭到部將明智光秀的兵變背叛,魂斷本能寺。

日本戰國時期著名的大名織田信長,最為人知的綽號為「第六天魔王」,據說第六天魔王乃信長對武田信玄的自稱。元龜三年(1572年),當時大名武田信玄上洛,武田信玄寫信給信長,署名「天台座主沙門信玄」,自稱佛教僧侶與護法者。而信長對此粲然一笑,回信時簽名「第六天魔王-信長」,以消遣武田信玄,並表示自己對傳統與信仰的不羈。不過據說信長本人自稱皈依日本佛教法華宗(死後葬在日本禪門臨濟宗大德寺總見院),也使用「妙法蓮華經」等字樣作為軍旗。

另說織田信長則是因打算統一日本(天下布武),與許多阻撓他的佛教門派為敵,如天台宗比叡山、一向宗等對立,被佛門中人怒稱為第六天魔王,信長成功控制以近畿地方為主的日本政治文化核心地帶,使織田氏成為日本戰國時代中晚期最強大的大名,大致上一統混亂近百年的日本戰國時代;但後來遭到部將明智光秀的兵變背叛,魂斷本能寺。

另說織田信長則是因打算統一日本(天下布武),與許多阻撓他的佛教門派為敵,如天台宗比叡山、一向宗等對立,被佛門中人怒稱為第六天魔王。

最終,一代梟雄長眠高野山!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

圖片來源 http://blog.yam.com/jonasjapan/article/23277728

2010年5月8日 星期六

學員課程/法會 時間表

真言宗

日本高野山無量光院 台灣別院

學員課程/法會 時間表



每週/星期一

上午 9:30~11:30 (藥師經) / 晚上 19:30~21:30 (大日經)



每週/星期五

晚上 19:30~21:30 (心經)



每週/星期六

上午 10:00~12:00 (大日經 ) / 下午 13:30~15:30 (修法第一班)

/ 下午 16:30~18:30 (修法第二班)

每月/第一週週日

上午 9:30~11:30 (藥師法會) / 下午 13:00~16:00 (護摩火供)



日本高野山無量光院 台灣別院

台北市北投區石牌路一段66號5樓(02)28218986

0937147987詹師姐

E-mail:wkjoo@hotmail.com

何謂真言幻

真 言 幻

『當相即道,即事而真』是密教特有之理。顯教以真如為萬法之本體,也就是離言無相之空理;密教則以「六大」為體,「四曼」為相,「三密」為用,此體、相、用,本來具足不離,没有本末、能所的關係,現象之外無實在。

咒語是幻,但它是諸佛、菩薩成就之三昧,以語言表達;在二元世界的煩惱,用絕對世界(清淨菩提心)的咒語加持,能令其解脫,這是三密加持的不可思議境,這是透過行者以佛、菩薩的三密相應所產生的效果。

顯教談「幻」趣入般若空性,密教「真言幻」則顯功德相之直接影響力,這是智慧方便之所在。胎藏界曼荼羅所示菩提心具足萬德,金剛界曼荼羅所示金剛心是智德展現,若能妙解此兩部曼茶羅,對於持咒、觀想之妙用,有如打開法界祕鑰及獲得與佛菩薩直接對話之通關密語一般,此生能持真言行,絕非一生二生或少數生接觸真言法門,更應加倍精進如「虛空藏菩薩」永不停息之勇猛精進精神,以深入暸解金、胎兩部曼荼羅為己志,方不失此生、此身的出現。

灌頂大阿闍梨 信如 金剛上師 圓寂 海峽兩岸同步追思法會 祭文

灌頂大阿闍梨 信如 金剛上師 圓寂
海峽兩岸同步追思法會 祭文

無嗚呼庸哀哉 法身遍法界
雖僅三日緣 法乳湧不斷 若非前世因 何能遇極光
知音難尋 大師難覓 今生有幸 方得值遇
上師!余已入室 無畏失怙
今稟心偈 以白心跡
『臘月冬陽 漂洋過海 求法心切 認祖歸宗
信如聚德 金剛上師 視如己出 垂憐愛湣
印心印可 心傳三偈 心量廣大 見地要真
修行確實 甚深法印 將立宗風 傳為法寶
慈悲方便 皈依結緣 三昧寶篋 藥師灌頂
一氣呵成 一貫以之 呈偈以對 蒙獲篩已
另闢密室 同受金胎 付法傳薪 以結灌頂
心發大願 羯摩事業 不計身命 以為使命』
弟子為承法脈 再赴東瀛 高野山上
先從 土生川正道 大阿闍梨 受金胎兩部大法灌頂 得中院流傳法阿闍梨位 再從 中西啟寶 大阿闍梨 受中院流 法流傳授灌頂 得中院流傳燈阿闍梨位 接回唐密傳承法脈 為胎藏五十三葉 金剛界五十四葉 師資血脈相承明鏡 以酬師德及報佛恩

傳法灌頂 入室弟子 魁 生
唐密五十三代阿闍梨 融 永
中華國際唐密協會理事長 周文魁
叩首跪拜

高野山祖庭

奧之院巡禮
千二百年未下山 多少公侯終作伴
地藏童子綴滿山 未入門者求平安
地靈福祐後代昌 獻燈行行擠滿堂
同行二人響叮噹 已印心者酬祖昂

高野山上尋高人
數度訪賢覓踪跡 因緣未具似已佚
一百八拜祖師悉 只待來日再拜藝
天兵神將深情誼 此番造訪超容易
高野山上學府儀 金剛峰寺宗長詣
無量光院高僧居 長者風範露密義
宇宙法界令無餘 無言意境同受益

談【靜濾波羅蜜】

談【靜濾波羅蜜】
一. 前言
世尊當時開悟亦憑藉累世修行靜慮的智慧開顯而達成,所以經中一再交待:入於初.二.三.四靜慮時,應做是念「我從無始以來,做該做、知該知、身心寂靜,這都是靜慮的幫助。」可見靜慮如此重要,應該是生命無限相續中重要的平台,以此穩定的身心作為基礎,所開展的生命品質當然會是殊勝的勝定地,靜慮是生命相續中的過程,而不是目的地,但是缺它不可,因為要在生命的洪流中,平穩的前進,並開展出高級的生命品質,必須專注一心,在集中精神所併發出智慧的火花,才能帶領生命趨向坦途,它的光明面就是生命的淨土,終歸生命應回歸原點,也就是原來清淨的面目。

二. 經文所帶領修行之方法摘要
﹙一﹚《雜阿含經˙第801-815經》
1. 受持學戒,扵微細罪能生佈畏,少欲、少事、少務、飲食知量,多少得中。不著睡眠、離諸雜亂、吵鬧、精勤思惟。
2. 身心止息、有覺有觀、寂滅、純一、明分想。
3. 入息時念入息如實知;出息時念出息如實知,此則粗思惟住, 當更修餘微細修住而住,乃至無學現法樂住。微細住乃隔絕一切亂尋、伺故,名不流散。發生廣大身心所有妙輕安故,名不可伏。尋:尋求各種事理,是一種粗相的動心,伺:是伺察各種事理,是一種細相的動心。
4. 世尊為說「修不淨觀得大果、大福利」以致鹿林梵志子殺六十比丘。世尊再說「修微細住,諸起、未起惡不善法」。
5. 安那般那念,多修習已,能令四念處滿足。四念處滿足已,七覺分滿足,七覺分滿足已,明、解脫滿足。
6. 欲求離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初禪具足住,當修安那般那念,欲求第二.三.四禪,慈悲、喜捨、空入處、識入處、無所有入處、非想非非想入處具足,三结盡、得須陀洹果;三结盡,貪、恚、痴薄,得斯陀含果,五下分结盡,得阿那含果;得無量種神通力,天耳智、他心智、宿命智、生死智、漏盡智,如是當修安那般那念,得大果、大福利。
﹙二﹚《大般若波羅密多經˙卷第五百九十一》
1. 靜慮波羅密多能相通之法門:六波羅密多、十二緣起、還滅觀、四聖諦觀、四無量觀、三十七道品觀。
2. 從觀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之常無常性、淨不淨性、空不空性、無相、無願都不可得,而不棄捨一切智智是重點。
3. 不味著四靜慮樂及等流勝妙生處;入四無色定,亦不味著四無色定樂及等流勝妙生處。
4. 禪定是放在戒定慧三學的架構上,行者佈墮聲聞、緣覺地,不現入滅受想定,究竟捨三界法。
5. 不長壽天,因為將遲證無上正等菩提,裟婆世界好修行,一方面有鼓勵作用,一方面也是提醒應將此身用功,故捨勝定地寂靜安樂,還受下劣欲界之身。
﹙三﹚禪修在解脫道的多重功能
1. 禪修可以分成二個部份:第一個部份是生命體的念頭、思惟、觀想、以達到「正定」為目標;第二個部份是生命體的呼吸、身體的安適、穩健、喜悅、安樂、平衡的覺受。
2. 禪修所依止的項目:
﹙1﹚佛教在意念的品質所做的要求-正念和定意。
﹙2﹚建造適合修學的生命品質→終身行梵行。
﹙3﹚排除各式各樣的蓋障、垢染、或驅使力→止觀和合俱行。
﹙4﹚現法樂住→不貪愛、攀緣、或執取,進而身、語、意正、雅。
﹙5﹚開顯智慧→高度的專注力或觀解力。

三. 修行所達致之果位
﹙一﹚修習靜慮波羅密多的目的:任何大菩薩都是藉著修學靜慮波羅密多,達到輕安以後,更能深入引發智慧,所以在身心寂靜時是智慧開顯的最佳時機,身心的寂靜培養到一段程度時,將如維摩詰經所說:行、住、坐、臥皆在禪定中。
﹙二﹚禪修在解脫道的多重功能
1. 目標導向→正確的目標導向可以縮短路程,既省時又省力,是修行者不可不知,禪修以九次第定中二種無想定:第四禪及滅盡定,滅盡定在《雜阿含經.第568經》「入滅正受者,順趣於離、流住於離、浚輸於離、順趣於出、流住於出、浚輸於出;順趣涅槃,流住涅槃,浚輸涅槃。」如河水流向大海的因勢利導為比擬。即身、語、意三業的遠「離」、超「出」三界、以及昇登「涅槃」。
2. 得到解脫和解脫道上的果位→禪修不僅可以跨出智慧的步伐,而且確實可提昇解脫的狀態。禪修由四念處進入,可推進到四禪,再延伸到慈、悲、喜、捨四無量心。
3. 引發神通-佛陀拿尊者摩訶迦葉在修學所得的廣大勝妙功德,來和佛陀自己相提並論,而列為此所謂廣大勝妙功德的,正好就是四禪、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四無色定、以及六神通智一一神通境界智、天耳智、他心智、宿命智、生死智、漏盡智。
﹙三﹚《大般若波羅密多經˙ 卷第五百九十一》
1. 方便趣入正性離生,證會真如、捨異生性。
2. 引發金剛喻定,永盡諸漏証如來智。

四. 親身操作之心得
本人曾經方便闗,因為沒有壓力,盡量不涉外緣,白天以閱讀經典晚上冥思為悅,經一段時間,發現晚上做夢,是白天所思惟問題的延續,並且做夢時對問題的解決比白天的效果還好,睡覺時間不必太長,醒來時精神很好,比一般睡覺品質還要好,但是晚上是處於明明白白的狀態下,好像沒有睡覺一樣,但是又不會累。因有佛教經典為依止,所以冥思內容不離佛法,雖於夢境殊勝亦不貪著,這是否白天的穩定於晚上休息亦能持續。

五. 結語
生命的無限相續,生命品質的無限提昇,智慧的無限開展,生命價值的自我肯定。這豐富的一切似乎靜慮波羅密多不能缺席,它不但是基礎,並且是一路走來隨時隨處不能沒有它,所以對靜慮波羅密多這位摯友,一定要用心瞭解它,善待它如至親。換句話說,不善待它的人,不想瞭解它的人,將自食其果,將在暗中行走,即謂「無明」是也。